浙江省农副产品生化制造重点科技创新团队
浙江省农副产品生化制造创新团队是2009年首批获准设立的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
团队带头人:
毛建卫: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9778818威尼斯党委委员、党委宣传部部长、中德农产品加工工业研究院院长,浙江省农产品化学与生物加工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省151人才第一层次培养人员,浙江省重点学科应用化学学科带头人,“十二五”浙江省设施农业与农产品深加工重大科技攻关专项专家组成员,浙江省劳动模范,曾获省部级奖4项、厅级奖9项。
方银军:学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浙江省日化工业表面活性剂实验基地主任、浙江省轻工业研究所所长、浙江赞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曾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王茵:学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现任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科研处处长,入选浙江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对象、浙江省151人才第二层次培养人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营养学(食品营养)的学科带头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审评专家,曾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4项。
牵头单位:
9778818威尼斯
浙江省轻工业研究所
浙江省医学科学院
合作单位:
浙江大学
浙江新银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华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格林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海宁凤鸣叶绿素有限公司
浙江圣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天昊药业有限公司
浙江省长兴艾格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浙江泰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赞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天草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浙江华方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杭州瑞霖化工有限公司
杭州清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毕尔锐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依托平台:
浙江省农产品化学与生物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
中德农产品加工工业研究院;
浙江省表面活性剂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实验动物与安全性评价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保健食品研究开发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浙江省实验动物公共服务平台。
人才梯队:
团队现组成人员94人,其中45周岁以下56人。团队成员中正高24人,副高37人,博士40人,来自企业或基层的成员近50%。建设期内团队成员中新增高级职称15人,团队领头单位通过派出国外学习的方式培养科技人员22人次,新增省级以上各类人才计划及荣誉19人,包括新增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浙江省高层次人才入选者3人、浙江省政府特聘专家1人、浙江省劳动模范2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二、三层次5人、浙江省首批“青年科学家培养计划”1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杭州市钱江特聘专家1人、杭州市“131”中青年人才第一、二、三层次6人,浙江省“十二五”设施农业与农产品精深加工重大科技专项咨询专家1人、浙江省“十二五”先进化工、建材生产技术工程咨询专家1人、浙江省“十二五”农产品加工与安全技术成果转化工程咨询专家1人。团队成员有浙江省食品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食品添加剂与配料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能源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化工学会常务理事和浙江省化工学会生物化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生物工程学会资源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发酵工程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企业家联谊会常务理事、中国洗协表面活性剂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理事、浙江省预防医学会食品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目标使命:
按照浙江省委《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的战略部署,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立足于农业生物资源的全生物利用、全过程利用、高值化利用的“三个利用”,培育农副产品生化制造新兴学科,打造农副产品生化制造交叉团队,构建农副产品生化制造产学研合作平台,攻克一批农副产品生化制造共性关键技术,开发一批农副产品生化制造战略性新产品,为催生、发展农副产品生化制造新兴产业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团队顶层设计,成员有机融合,整合资源、凝练方向,凝集力量,协同攻关,创新环境、人才、平台、项目“四位一体”,努力把团队建成人才培养创新的共同体、科学技术创新的共同体、科技成果转化的共同体。
——多学科协同创新,使农副产品生化制造新兴学科建设进入国内领先行列。
建设由农学,化学、生物学等理学学科,生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工学学科以及药学等多学科协同交叉融合的“农副产品生化制造”新兴学科体系,学科水平进入国内领先行列,逐步成为具有国内重大影响的学术高地。
——科学研究协同创新,承担重大创新任务,产出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科技成果,支撑引领我省农副产品生化制造新兴产业技术进步。
围绕我省传统农业加工产业转型升级,农副产品生化制造新兴产业培育,通过团队成员协同创新,承担重大创新任务,在农副产品生化制造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使团队的研究与科技开发总体水平达国内领先,建立我省从科学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关键共性技术开发,到工程化开发、战略性产品开发的农副产品生化制造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形成国内高水平的创新成果孵化转化基地。
——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行业共性技术成果推广应用。
加强团队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引导企业以合作研发推广、课题项目委托、难题公开招标、共建研发机构等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积极进行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同申报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企业为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到企业研发中心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和产学研联合攻关与成果共享、加快行业共性技术成果推广应用,促进企业协同创新。
——国际合作协同创新,兼容并蓄、有序吸纳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为解决合作层次低、合作方式单一、合作项目前沿性弱等问题,团队积极吸引国际创新力量和资源,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与法国巴黎高师、日本富山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外知名高校、知名学者等开展科研和学术交流,共同申报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国际合作项目、浙江省重点引智项目等,与日本日本富山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等知名教授联合发表高水平的论文。鼓励和支持国际科技合作研究、海外访问学者、聘请外籍专家、短期引智、学生海外访学、全英文授课专业建设、研究生国际联合培养、国际学术会议、新兴专业方向本科生等项目。聘请海外知名专家讲学和去企业指导。
——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实学实效、学研兼顾培养高层次人才。
团队通过学科交叉与融合、产学研紧密合作等途径,制定了《浙江省农副产品生化制造重点科技创新团队人才培养管理办法》、《浙江省农副产品生化制造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学术活动管理办法》等制度,在青年学术和工程技术骨干培养方面,团队通过项目、资源、进修等途径重点培养品德优秀、业务精湛、堪当重任的青年骨干人才,使其成长为团队学术带头人才。
在青年学子培养方面,团队领头单位9778818威尼斯以“实学实效”为教育理念,造就做人实在,做事实干、做学问实用的“三实”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通过需求主导、科研教学结合、校企结合、导师组协同培养的模式,统一管理研究生、海外交换生、本科生等。
——团队成员间协同创新、多技术集成的研发与应用平台建设,形成产学研融合发展的技术创新模式。
建立团队成员协同发展、多技术集成的重大研发与应用平台,通过校企研发中心、企业研究院、各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园等科技创新载体,形成产学研融合发展的技术创新模式,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农副产品化学制造技术、农副产品生物制造技术、农副产品生化制造过程工程技术和农副产品生化制造安全性与功能评价技术等四个关键共性技术取得突破,在生物源活性物、生物源蛋白、生物源油脂、生物源糖、木质纤维、生物气与炭等六个重点领域进行跨学科、跨学产研政协同科技创新,产业获益明显,形成国内高水平的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基地。
——以重大任务为牵引,构建学科科研、组织人事、评价激励等体制机制,形成多元、融合、流动、开放的运行机制。
围绕重大任务,制定和完善学科科研、人员聘用、科研组织、成果共享、经费筹措管理及绩效考核和激励等制度,突破高校与研究院所、企业成员单位间的壁垒和人员聘用政策。面向重大需求、产学研合作,完善人才协同培养体系,构建从本科、硕士到博士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国际化视野的做人实在、做事实干、做学问实用的“三实”应用型创新人才,形成国内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实现校校、校所、校企、校地以及与国际创新力量的深度融合、人员互动,集聚资源与技术优势,形成多元、融合、流动、开放的运行机制。
图1 省科技厅曹副厅长主持创新团队中期检查
图2 省科技厅曹副厅长主持创新团队中期检查
图3 省委书记夏宝龙考察创新团队科研成果
联系电话:0571-85070396
联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留和路318号9778818威尼斯
版权所有 © 9778818威尼斯(澳门)股份有限公司-搜狗百科 xcb@zust.edu.cn 浙ICP备11051284号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留和路318号9778818威尼斯习得园C2-6楼 邮编:310023 电话:(0571)85070370